两会宣布,未来5年的三大改革!

发布时间:2023/3/14,浏览人次:1478

两会宣布,未来5年的三大改革!

来源:柏年说政经公众号


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”——这是2023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展望。


“5%左右”这个数字,说高也不高、说低也不低。


说它不高,是因为这是有史以来,中国政府制定的低gDP增长目标。按照字面意思,其实gDP终增长4.8、4.9,也符合国家预期。


1.png


说它不低,是因为想要实现这个目标,依然有难度。


过去3年,中国出口年均增长12.8%,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大动力。然而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,2023年前两个月,中国出口同比下滑6.8%。


出口引擎已经熄火,另一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则继续疲软。2023年1-2月,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,同比下滑13.7%。


而国家和社会期待“疫情后消费复苏”,却在居民谨慎的情绪下,一直不温不火。2023年2月CPi增速1.0%,创1年来新低。


与此同时,今年我们还要面临多达1158万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压力。


中国经济,急需一个破局方法。


而这一次的两会,正是为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破局,指明了三个方向。


中国经济的三重难关


目前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三重压力:


第一重压力,来自于外需下行。


根据1月海关数据以及海外订单量显示,今年以来,欧洲对中国的订单减少了50%,北美减少了40%。


2.png


外需下行,既有国际经济衰退的原因,也中美冲突的因素。


就在3月份,光刻机大国荷兰在美国的威压下宣布,中断对华高端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售。而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,正是中国出口的第一大商品。


因此,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罕见且直白地表示,“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”、“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”。


作为弦外之音,这几句话的矛头自然指向美国。


出口,作为拉动经济“三驾马车”之一,在就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

有相关机构预计,2023年中国出口将下跌8%,这一增速将会拖累gDP超过1.6个百分点,直接导致300万人就业出现问题,形势十分严峻。


3.png


除了出口之外,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大因素是美联储持续加息,可能引发国内的金融风险。


在两会召开前夕,美联储在3月3号发布半年度《货币政策报告》。


《报告》认为,美联储当前紧迫的任务是降低通货膨胀,并认为持续加息会是合适之举。


我们都知道,2022年美联储已经累计加息了7次,疯狂加息了425个基点,带来了全球美元大退潮。


然而,加息却并没有显著地降低美国通货膨胀率。


根据美国劳工部2月份发布的报告称,美国年化通货膨胀率在去年年底短暂降到5%后,今年年初又上升到6.4%。


这一数字,依旧远高于美联储所称的2%的政策目标,所以美联储在2023年可能还会激进加息。


4.png


对我国而言,美国加息不仅会导致资本外流、人民币贬值的问题。


更可能会为中国相对脆弱的金融体系,带来风险。


2022年,我们看到房地产企业烂尾楼问题、河南村镇银行事件相继发酵。今年以来,云南、贵州等地则曝出城投平台债务偿还困难。


这都提醒着我们,金融风险如影随形。


像房地产、城投债这样的金融问题,即使普通人并不直接参与其中,一旦系统性暴雷,商业银行因此巨亏甚至破产,我们的银行存款也可能化为乌有,


到那个时候,这就不单是一个经济、金融的问题,而是会危及社会稳定。


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难关,是疫情之后民众信心普遍不足,不敢消费。


在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国家提出工作的首要内容,就是在疫情之后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”,而消费则是内需的重中之重。


但是我们普通人都能感觉到,3年疫情期间,很多人就业不稳定,中低阶层民众收入缺乏保障,导致大家都是紧握钞票、不敢消费;


而没有消费,何谈经济复苏。


所以今年报告还特别指出,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。


但是这并不容易,柏年在之前的视频中提到过,国家需要从两方面入手:


一是政府多投资、刺激经济发展、提供就业岗位。收入增长了,人们自然就会消费;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,有社保兜底,人们没了后顾之忧,才敢于去消费。


但是这两个方法,都需要政府真金白银的财政支出,而政府现在缺的恰恰就是资金。


5.png

消费者信心指数

所以总的来看,咱们国家当前面临的三个难题,一个比一个棘手。其中:


外需下行,背后是中美冲突;


金融风险,背后是美元加息;


消费疲软,背后是信心不振;


那么,今年两会就解决这些问题,分别提出了哪些举措?


“两会”提出的三大举措


正所谓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”,政府要干一件大事前,必定先做好相关的人事准备。


所以想要判断出这一届领导班子,在未来5年的改革方向,就需要先观察政府的人事改革。


重点分别有三个:


首先是科学技术部重组,意味着我们要在更高层面,用更大力度动用“举国体制”,打赢中美科技博弈。


2018年中兴、华为被制裁,让我们意识到了高端科技的重要性。在当时,我们就进行过一次科技部改组,计划通过加强科技部的行政权力,推进中国科技事业发展。


如今5年过去了,中国科技取得了许多成果,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。例如半导体产业“卡脖子”的现状始终没有改变,而留给我们和平发展的时间越来越少。


所以这一次科技部再次被重组,意味着高层对过去5年的科技进步速度,至少是不够满意的。


此次科技部重组,涉及“加”、“减”两个方面。


“加”的方面,主要是新设立中央科技委员会。预计委员会统帅会由顶层的“国级”领导担任,而不是过去的“部级”领导。


统帅的领导层级提升了,意味着国家将会向科技事业倾斜星空综合登录best资源。


66.jpg


而“减”的部分,则是将原有的科技部职责,分散给其他部门。


例如各个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,不再由科技部制定,而是分散给农业农村部、发改委、工信部等部门。


所以这次改革以后,科技部就不再是中国科技业界的领头人,而更像是中央科技委员会下属的综合办公室,负责协调各个部委。


而这也就意味着,科技进步不再是一个部门的事,而是中央所有部门的责任,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。


人事改革的第二个重点,是改革金融监管体制,全方位严管金融风险。


国家在原有银保监会的基础上,成立金融监督管理总局,同时将央行、证监会、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消费者保护的权责,统一并入金管局。


在过去,中国金融监管存在“多头监管、多龙治水”的问题。例如商业银行,既要听央行的话、又要听银保监会的话。


而去年的河南村镇银行事件,却又因为“多头监管”,找不到直接的责任人。


与此同时,金融业还存在“三不管”问题。例如2018年暴雷的P2P,当初就处于“三不管”地带,造成了野蛮生长的乱象。


此外地方金融监管,还存在“既是裁判员,又是运动员”的问题。


很多地方金融办,既要负责小贷、担保等7类金融公司、4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责任,又要鼓励当地金融业发展,权责十分矛盾。


所以这一次金融监管改革,正是对已有的“金融监管乱象”做出回应。


改革之后,国家金融业监管体系,将从过去的“一行两会”转变为“一行一局一会”


国家金融监管总局,统一承担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责任,同时向地方派出监督机构;


中国人民银行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执行,证监会继续聚焦于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监管。


同时,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不再外挂金融工作局、金融办等牌子,不再负责地方金融发展。


这样一来,各个机构的监管范围就清晰了。


谁家的孩子谁抱走,以后万一出了事,也可以直接找到监管责任机构,这样有助于加强各个监管机构的责任感。


改革的第三个重点,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更大力度的“缩编瘦身”,为民生、基建支出节约资金。


在疫情的影响下,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税收下降,同时房地产行业持续衰退,也让土地财政难以为继。


但与此同时,政府又面临着稳经济、保就业的责任,不可能缩减民生、基建类的支出。


所以只能倒逼改革,缩减编制,打破“铁饭碗”。


这一回,中央机构带头缩减5%编制,就是给全国做出表率。


而在东北、山西等经济较弱的地区,去年开始就陆续传出当地政府“缩编改革”的新闻。


等到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,全国范围内的政府改革大幕将会正式拉开。特别是那些经济弱、财政差的地区,“铁饭碗”可能会被率先打破。


普通人如何抓住政策红利?


以上是今年两会给出的,这一届政府的三大改革方向。那作为普通人,我们该如何抓住改革红利呢?


在这里,柏年给大家提三个建议:


短期来看,疫情后除了关注餐饮旅游等服务业领域复苏,还可以关注新能源、汽车、家电家居等行业机会。


因为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里已经明确强调,要“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”,“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,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”。


所以,不排除政府会像08年金融危机后出台的“家电下乡”政策一样,会为汽车、家电等大型消费品等给予丰厚补贴。


实施上,湖北等地政府为当地汽车销售提供慷慨补贴,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热议。


如果你是消费者的话,可以抓住今年政府补贴消费的红利期。


而长期来看,无论是投资还是就业,都要重点关注高科技行业。


这一次“中央科技委员会”的设立,意味着国家充分意识到,科技进步、产业升级已经成为跨越世界经济周期、破局中美修昔底德陷阱,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国策。


未来5年,从中央到地方,从发改到工信的各个部门,都要将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。


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,无论是年轻人就业、还是中年人投资,未来都应该优选新兴科技行业。


每年工信部都会公布国家级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名单,上榜之后,这些企业大都会获得各种政策优惠,以及直接的财政补贴,大家不妨重点关注。


7.png


同时对于更广大的普通人来说,打工、做生意、买房选择城市时,也应该去科技产业发达的城市,分享发展红利。


北上广深自然不必多说,一些二线城市像武汉、长沙、无锡等,也经常出现在城市科技创新排行榜前十,未来这些城市的发展不会差。


第三,金融、商科、文科类工作的红利时代已经结束。


2000年以来,伴随着中国入世与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大发展,金融、商科类工作红极一时。


这两年,考公的红火又带火了“汉语言文学”等文科类岗位。


但是随着“金融严监管”与“政府缩编改革”的到来,相关行业的红利期事实已经宣告结束。现在加入这些行业,虽不能说是“49年入国军”,但发展空间大概率会低于你的预期。


后柏年还想说,今年是新领导班子的第一年,也是未来5年政府战略布局的关键一年。


两会开完后,新官上任三把火,国家的战略机器将会全速运转起来。而我们普通人应该从两会信号中,早一点察觉政府的改革方向,与国家同向而行。


只有这样才能享受红利,撬动人生的大杠杆。


人生通常都是选择大于努力,作为普通人的你我,更应该要顺势而为。